繼5月13日大停電后,臺灣17日晚再次發生大范圍停電,全臺多個縣市受影響。當地時間5月18日又傳出接下來臺灣將有可能面臨“第三度限電”。
夏季用電高峰尚未到來,臺灣供電已經吃緊。在接下來的6、7、8月份,難道停電將成臺灣日常?
是愛不夠用了嗎?
是電不夠用了!
17日晚20時許,臺北、新北、高雄、臺東等多個縣市一些區域突然無預警停電,一片漆黑。20時15分許,臺灣電力公司發出通知,稱20時10分因負載突升,供電能力不足,20時50分緊急通知執行分區輪流停電令,累計122.4萬戶次受到影響。
由于臺電17日晚間緊急宣布分區限電,臺電遂于當晚21時召開線上記者會,由臺電董事長楊偉甫率隊道歉。臺電說明,與“5?13大停電”是人為失誤導致電網問題不同,這次分區限電確實是“供電問題”。原因是高雄興達電廠一號機17日下午傳出故障而解聯下線維修,但當日下午用電量就創下“歷年5月用電最高紀錄”,臺電緊急啟動抽蓄水力發電來填補缺口,不過直至晚上19時30分,負載仍達3487.2萬千瓦,當時抽蓄水力已無余力再發電,“水力發電調度到晚間已經到極限,無法應付入夜后仍有大量住宅用電的需求”――這是臺電首度坦承“供電不足”。
5天內大范圍停電2次,臺灣真的電不夠用了嗎?
備用電量顯示“綠燈”,為何還要停電呢?
我們先從“5?13大停電”說起。
雖然官方給出的事故原因是“臺電一名工作人員昨天在進行輸電擴充工作測試時,誤開隔離開關,導致匯流排接地故障,進而造成興達電廠機組跳機?!笨墒聦嵳媸侨绱藛??
“鍋”可以讓工作人員來背,但數據卻是騙不了人的。
根據臺電給出的數據顯示,5月13日,興達電廠因接入345千伏路北變電站母線故障,系統損失有效電力供應220萬千瓦(6%)。但系統備用容量約為366萬千瓦,備用率達到10%。兩者相減應該還剩下145萬千瓦的電量,那這些電到哪去了?也就是說,即使興達出問題,理論上備用電量可以補足,可為什么還要輪流限電呢?
或許答案只有兩個字:缺電。
備用電量雖然有10%,但其中包含水力發電、光伏發電與風力發電,這就使得備用電量的預估增添了很多“變數”。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由于水情影響,唯二的兩個抽水蓄能電站全部都要從日月潭取水,水位高度已經嚴重影響發電效率。所以,這兩個關鍵的抽水蓄能電站實際上相當于擺設,沒有起到真正的緊急備用容量作用。5月13日可即時快速啟動的機組僅占2%,難以即時支援減少的220萬千瓦(6%),導致最終仍需等待興達電廠燃煤機組重新升載6小時發電。
可以說,13日停電的起因是“電網與匯流排故障”,但停電的根本原因還是“電不夠”。
18日預估備用電量僅剩7.4%,亮起“供電吃緊”的黃燈。
17日情況更加印證了這一事實。17日用電高峰時的備用率僅剩3.84%,約144萬千瓦,已亮起“供電警戒”的橘燈。
臺灣部分學者還對臺電數據提出了質疑?!爸貑⒑怂摹鳖I頭人黃士修表示,備用電量明明為顯示為10%,為什么卻無法提供足夠電量。“相信數據一定造假……真正備用電量或許只有3%~4%,臺電網站顯示10%是騙人的?!?/span>
學者:民進黨當局能源轉型政策已徹底失敗
盡管兩次停電事故誘因不盡相同,但短時間內頻頻發生,足以說明臺灣的電力系統和能源結構存在更深層次問題。
首先,臺灣省電力系統為海島型電力系統,未與祖國大陸主網聯網,缺乏外界支撐。而臺灣發電資源及負荷中心均分布在臺灣西部沿海區域,主網網架由南至北呈帶狀分布,最高電壓等級為345千伏且沒有形成環網,內部協調裕度很有限,供電穩定性不強。這樣的“孤網”一旦負荷偏緊,出現事故,大停電就在所難免。
同時臺灣能源資源十分匱乏,石油、煤炭全部依賴進口,缺煤缺油又少氣。在“家底”本來就不厚實的情況下,蔡英文政府又執意“棄核”。今夏,核二廠1號機將提前“退役”,預估將減少100萬千瓦電力。臺電曾表示要靠民營電廠、新能源“接棒”補足。但今夏并沒有大型機組遞補,隨著夏季用電持續攀升,臺灣今夏電力恐怕會持續“走鋼索”。臺灣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認為:“5?13大停電很可能不是今年唯一一次停電。”
對此,臺灣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李敏直言,蔡英文政府能源轉型政策已經徹底失敗,更表明未來幾年,缺電與限電會變成臺灣常態。臺灣《中國時報》14日則分析,5月13日大停電完全戳破民進黨當局再三保證臺灣“不缺電”的假象,也凸顯其能源政策冒進,配套不足的漏洞。
對癥下藥才能避免類似事故發生
專業人士分析,臺灣兩次大范圍停電事故,根本原因是系統供電能力不足,而缺乏跨區互濟能力則是結構性原因。
而要避免類似臺灣省的大停電,從宏觀層面看,電力系統應適度超前發展,為經濟社會提供有力保障;要形成并保持一個合理的電源結構,為電力可靠供應提出基礎保障;還要加強跨省跨區輸電,提升全網供電能力和安全穩定運行以及清潔能源消納能力。從微觀一點的層面看,要嚴肅調度紀律,強化運行管控;強化系統備用管理,確保運行安全裕度;構建全場景立體防御體系,提高極端事件應對能力。
從技術層面看,在夏季用電高峰期間,夜間光伏出力不足,會導致部分區域存在夜間用電缺口。這種缺口最大的特點是時間短、區域性強。對此,應該一方面通過精細化調控,調整電網運行方式,完善多種能源的聯合調度,增加常規電廠出力。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啟動DPFC裝置,將負荷轉移到低載線路,并通過電網側儲能、需求側響應等手段,緩解短時供電壓力。
員工誤觸、供電故障可以成為暫時撫平民眾質疑的“搪塞說詞”,但卻掩蓋不了臺灣已經供電吃緊的事實。隨著夏季用電高峰來臨,如果民進黨當局再不拿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第三次停電”或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