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話中的“千里眼”“順風耳”到科幻片中的“時空穿梭”,人類探索“時空”的奧秘,從未停歇。我們試圖架起不同時空的橋梁,讓異地異空的人無縫“對話”。伴隨著科技的發展,誕生了視頻聊天、天眼攝像頭、VR眼鏡……隨著進入信息化、數字化時代,人們好奇的“觸角”漸漸伸向虛擬數字世界,進入了一方更未知且更有趣的天地。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虛擬數字世界里的一個熱詞――“數字孿生”。
全國首個數字孿生環網室――義烏市草塘沿IV號700環網室,這是供電公司在配網方面進行的一次創新嘗試。于3月31日完成調試,目前進入試運行階段。
“數字孿生”,是什么新鮮詞?
先來看一組數據:2019年,數字孿生市場的價值為38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增至358億美元。
如果僅僅是市場,還不一定能說明問題。我們再來看。
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印發《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將數字孿生與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并列,并專辟章節談“開展數字孿生創新計劃”,要求“引導各方參與提出數字孿生的解決方案”。
同月,工信部在發布的《智能船舶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征求意見稿)》中,明確將建設“數字孿生(體)”納入關鍵技術應用。
2020年9月,國資委下發《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要求國有企業在數字化轉型工作中,加快推進數字孿生、北斗通信等技術的應用。
由此可見,數字孿生是產業數字升級推進中的大勢所趨,加之政策“加持”,數字孿生的應用有無限廣闊的空間。
“數字孿生”,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用專業術語來講,“數字孿生”是利用物理模型、傳感器更新、運行歷史等數據,集成多學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過程,實現現實物理系統向賽博空間數字化模型的反饋,是一種超越現實的概念。
乍看之下,是不是深奧得很?!
簡單來說呢,“數字孿生”其實就是利用數字化,通過“數據+模型”創造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孿生兄妹”。
以數字孿生草塘沿IV號700環網室為例,技術人員前期對環網室進行了精確到毫米級別的3D建模,建立了一個1:1的數字孿生環網室,通過聯通監控攝像、5G網絡把這個環網室的“孿生兄妹”投射到遠在幾公里外的調度中心的大屏上。因此,草塘沿IV號700環網室里發生的一切,都能在調度大屏上實時顯示。
數字孿生環網室,相比一般的環網室有什么優勢呢?
這個全國首個數字孿生環網室是運用5G結合AR技術,實現了資料查詢、現場人員定位、現場取證、遠程會商、室內高精度定位與導航等功能。
從操作人員來看,當他戴上植入數字孿生系統的頭盔之后,一切操作都變得簡單。“調控中心需要我走到哪里,就會提供相應的路線,需要按哪個按鈕,眼鏡中對應的按鈕就會亮起來,一步步根據要求完成就好了。”頭盔植入了環網室運檢的標準巡視作業卡、故障處理流程、應急處置辦法等,環網室內開關柜的型號、參數、狀態一目了然,每一步的操作都有提示輔助。
所以說,既降低了對操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又通過標準化操作減少了操作失誤的可能性。
從調度中心來看,通過調度大屏上顯示的環網室“孿生兄妹”,調度員可以看到操作員的具體操作,能實時對話,從而實現遠程協助功能,減少了來回奔波溝通交流的時間成本。與此同時,通過“云巡視”實時監控,可以自動識別一些外來“入侵者”。蛇蟲鼠蟻一旦闖入環網室,系統會自動識別并報警,可以有效發現并制止外力破壞。
從社會發展來看,通過技術再次升級,將數字孿生技術運用到環網室,讓配網也享受到了數字化的“福利”,有助于建設安全可靠、經濟高效、技術先進的配電網網絡設施和服務體系。
數字孿生環網室是一次大膽的創新與嘗試。接下來,供電公司將繼續探索數字化電力應用,除了應用在智慧變電站、環網室,還將積極探索更多數字化的場景應用,繼續朝著數字化電力不斷前進,助力生產力革命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