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的背景下,還有必要加大電網的投資嗎?
仔細翻開“新基建”科目,無論是5G還是充電站或大數據、人工智能,無一例外,沒有一個不是耗電大戶。如果離開了電力物聯網,這些耗電大戶,只是一堆耗電的銅金屬罷了。
新基建背景下,電網公司真正需要大力投資的是電網,值得關注的是電力物聯網。
市場追逐新基建,但我們卻認為,真正值得關注的還是電網的投資。
過去的基建都是集中在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上面,新基建與舊基建相比,也是基礎設施,但過去的柏油路修完之后消耗的是水泥、瀝青。而新基建修完之后,每天源源不斷消耗的卻是電能。大數據、充電站這些高耗能大戶不用說,5G的耗電量更是遠超4G。
市場的追逐最終還是要趨于現實與理性,現實就是電網的投資與電網的信息化建設不足等問題。
無論是國網還是南網,電力物聯網概念均提出了很久。國網上任領導提出了“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概念,還沒來得及實施,就調任了,但領導換了,趨勢不會改變,建設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的戰略目標沒有變。
今年2月底,國家電網公司內部印發了公司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重點工作任務》中第四大類,要求全力推進電力物聯網高質量發展,提出迭代完善頂層設計、持續夯實基礎支撐、賦能電網建設運營、推動“平臺+生態”建設等任務。
恰逢國家反復提出以5G、數據中心為核心的“新基建”,國網不可能不有所動作,而無論是其中的5G還是云計算、數據中心等,都和電網有密不可分的關聯。
建設能源互聯網需要智能電網和電力物聯網的配合,而在推進兩網融合的過程中,綜合能源服務可以實現能源流、信息流、業務流的融合。
電網如果想通過一條條的光纖將這些新基建的所有設施串聯起來,真正實現電力物聯網,則需要一個工具,綜合能源就是這個可實踐的工具。
電網有關綜合能源的動作不斷,南網旗下的南網綜能申請IPO,國網旗下的國網綜合不斷進行資產重組。
分析南網和國網的綜合能源服務的模式可以看到,綜合能源通過優質重資產+輕資產服務和新興領域的組合業務模式,具有更好的市場適應能力和成長性。
投資領域內,有人愛提一句話――別人淘金我賣鏟。過熱的領域一定會吸引大批的資金進入,如同今年年初的口罩機器投機一般,口罩的利潤最后都被倒賣機器的賺去了,而留下的市場參與者卻備受煎熬。
同樣,新基建無論如何發展最終也不會離開最基本的邏輯――對電能的依賴。而擺在電網面前的便是其不變之道。
電網企業正通過綜合能源服務為抓手,鋪開市場。
電網旗下的綜合能源公司,可以依靠自己的母公司,做關聯交易,依托電網企業的人才、市場、資源和資金優勢,可以獲取優質的項目運營以及優質的融資方式。
在這樣的情況下,相比于普通民營企業,電網關聯的綜合能源服務企業更具優勢。
國網綜能服務集團前身為國網節能,是國網總公司的二級子公司,也是國網旗下最早從事綜合能源服務的主體之一,在2013年就已經成立。現有業務包括清潔能源綜合開發利用、節能服務、電能替代、國際能源開發四大板塊,旗下擁有一家上市公司平臺―涪陵電力。
從國網的綜合能源來看,2019年國網旗下27家各省公司綜合能源服務業務收入110億元,同比增長125%。但這27家省綜合能源企業也是制約國網綜合發展的一個主要問題。
國網綜能服務集團與其它26家省級綜合能源服務公司雖同屬于國網系,但這26家省綜合能源服務公司都隸屬于相關省級電力公司,國網綜能服務集團與省級電力公司是平級單位,不僅無法調動各省綜合能源服務公司資源形成集團式戰略合力,還與各省綜合能源服務公司形成同業競爭。
不過近日,涪陵電力發布公告稱:為解決同業競爭問題,同時優化資本結構、改善財務狀況,公司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用于收購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下屬省綜合能源服務公司的配電網節能資產及補充流動資金等。
解決國網綜合能源服務集團與各省公司的同業競爭問題之后,會是國網發力綜合能源服務之時。
近期,南網旗下的南網綜合也向證監會遞交了IPO申請,從行業競爭來看,頭部的綜合能源企業已經開始跑馬圈地。
與此同時,“岷江水電”也更名“國網信通”,開始了在電力物聯網應用方面的耕耘。
當前國網每年的利潤基本來自售電業務,從電力市場的發展看,在電改背景下假設未來售電側放開,國網僅可收取輸配電過程中的電力過網費,盈利能力大幅下滑是預期內的事情,因此急需挖掘新的業績增長點。從這一層面看,智能電網向電力物聯網的過渡其實就是國網從單一售電商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的過程。
如果把電力物聯網看成長期戰略,而綜合能源就是其一種具體的戰術打法。
別人淘金我賣鏟進一步可以理解為――追求業績的低波動以及業績確定性增長的商業模式
追求企業的業績波動與公司的價值息息相關,經營性現金流波動與企業的價值呈正向相關。體現了市場上的投資者愿意給波動性較大的公司買單。
但是在成熟的市場環境中,反而是經營性現金流更加平穩的公司值得市場買單。
因為從投資的根本出發點來說,投資任何公司的最終目標都是在未來的某一時刻能夠換回來更多的現金流。對應的,現金流穩定的企業會呈現出一種線性增長的狀態。
單有業績低波動性也不夠,因為企業的價值是未來現金流的貼現。業績穩定只能說明本金安全,但本金增值必須靠業績增長,而且這種增長必須具備確定性。
電網布局的綜合能源可以打造出一個龐大且穩定的客戶群體,是實現低波動性的前提,同時新基建代表了未來的新的消費,是未來確定性的現金流,國網通過電力物聯網將新的用戶囊括進來,打造可持續增長的確定性現金流,是實現其企業價值的最大化的最優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