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全國首創“企業復工電力指數”的省份。2月29日,浙江企業復工電力指數達88.38,環比提升8.99;全省企業復工率超過90%,復產率超過80%。
1
動態監測復產情況助力政府決策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對于各級政府來說既是頭等大事,也是重大考驗。在2月10日浙江部分企業正式復工之前,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就開始主動思考:如何充分發揮電力大數據價值,真實了解并判斷復工復產情況,協助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及有序復工工作?一場“頭腦風暴”后,構建“企業復工電力指數”的行動便展開了。
如何用營銷系統里的海量數據真正準確反映全省企業復工情況?國網浙江電力專門建立了算法,根據企業歷史用電量情況、當日用電量情況等數據,為各個企業精準畫像,得出復工電力指數,動態監測、直觀反映企業的復工復產情況。
但“企業復工電力指數”的誕生,不只是建立算法和統計分析數據這么簡單。海量數據的實時采集是最重要的基礎,強大的數據產品研發實力是有效的支撐。
浙江自2010年開始推廣智能電表,2015年基本實現全省覆蓋。目前,浙江全省智能電表近3000萬只,采集終端370萬個,每天采集數據達到7.8億條。2016年,國網浙江電力就已成立“互聯網+營銷服務”團隊,專門有大數據研究小組常態化開展大數據產品研究。當年,該省第一個大數據產品――“基于大數據的客戶標簽及客戶畫像建設”出爐。良好的互聯網基因和大數據基礎讓“企業復工電力指數”首先在浙江誕生成為可能。
多少企業復工了,多少產能恢復了?各行業情況怎么樣?各地情況怎么樣?這些都是各級政府及全社會非常關注的問題。但是,疫情防控期間,各地情況通常以各級政府逐級統計上報的方式獲取。而各級政府工作量大,人力也緊張,同時受防疫管控影響,企業點多面廣,配合聯系人員又減少,企業產能恢復情況如何、受控制的復工行業是否得到有效管理等,這些信息掌握的準確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應對這些難題,“企業復工電力指數”發揮了實實在在的作用,體現出了明顯的優勢。
提及企業復工過程中政府部門最關心的事,浙江省能源局副局長金毅表示,企業復工一定要確保預警防控措施嚴格有效,確保預警防控安全到位。其次是有序,要因地因時因企開展有序復工復產。疫情防控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的生產企業優先復工,疫情風險低的地區企業優先復工。“浙江省是數字經濟大省,應有效發揮大數據的優勢。企業復工電力指數的推出,可以不增加基層和企業報送相關數據的負擔,還能有效指導各級政府對疫情防控和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作出決策,并出臺相應的管理措施。”金毅說。
“目前寧波企業陸續復工,由于人員流動,病例輸入風險增加。我們依據疫情報告數據將全國各地分為高中低風險地區,對返回寧波人員進行分類管理,同時根據寧波供電公司提供的電力指數,對已復工的企業按照行業特點進行針對性的防控指導。”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董紅軍說。
該指數縱向涵蓋浙江全省各地市、縣級層面,橫向涵蓋信息傳輸軟件業、公共服務業、工業等十大行業分類,截至目前已開展了29期分析報告編寫,全省30多萬企業的復工情況一目了然。企業復工電力指數完整、準確、可靠,且動態精準更新,有效支撐了政府復工復產政策的制定和對復工復產審批節奏的把握。
2
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
隨著復工復產逐步深化,新的問題又出現在眼前。各行業復工復產堵點在哪里?上下游產業鏈是否有效打通?如何分區分級精準防控?
在日前召開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有序復工復產提出要求,要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策略,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
面對復工復產最新形勢,除了準確反映全行業復工復產情況,國網浙江電力還應用企業復工電力指數,分析各行業上下游全產業鏈復工復產情況,幫助解決產業鏈配套“卡脖子”難題,助力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
以醫藥行業為例,由于疫情管控要求及企業開展有序復工、部分外地工人無法到崗等因素,產能上升仍需要一個過程。如口罩、防護品企業產能受上游紡織業影響較大,紡織業(包含無紡布/濕巾半成品)的復工復產率目前偏低。
在前期開展的工作中,國網浙江電力每日向政府提供復工復產電力指數。余杭區供電公司配合區委區政府走訪醫藥行業企業,分析發現余杭區的生物醫藥行業(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高新園區)在2月10日的復工率和復產率僅為21.05%和9.59%。該公司實時監測醫藥上游產業和醫藥行業的復工復產程度,每天逐戶統計分析上游產業及醫藥企業的復工電力指數,提交區委區政府,便于其精準施策,提高醫藥行業產能。
在電力大數據的支撐參考下,余杭區委區政府立即分12批要求余杭區44家涉及生物醫藥的上游企業(包含無紡布/濕巾半成品、消毒品及器材、負壓救護車配件、紅外熱成像設備、呼吸機配套等)加大復工力度,動態掌握并解決企業復工的困難,及時調用口罩、消毒產品的原材料,促進其復工復產。通過上游產業的整體復工,余杭區生物醫藥行業的復工率和復產率有效提升,實現防疫物資、藥品的產能全恢復。
分析顯示,2月29日,浙江全省醫藥行業復工電力指數為99.19,接近去年農歷同期指數99.89,2020年指數呈現穩步上升趨勢,與2019年指數數值差距逐漸縮小。
高端制造行業也是如此。“我們在復工中最大的困難就是上游供應商停產的‘卡脖子’問題。”海康威視產業發展與投資中心總經理于亮說。海康威視是國內高端紅外測溫儀等防疫設備的重要生產商。當時,像它這樣因上游企業未復工而只能空等空耗的企業不在少數。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杭州供電公司便用電力大數據來破解“復工快、復產慢”難題。
“我們用電力大數據進行全產業鏈摸排,鎖定了首批5家受產業鏈‘卡脖子’影響的重要企業。”杭州供電公司員工孫智卿說,“我們把這些企業名單,連同上游主要廠商復工指數一并報送到濱江區政府。當地政府立刻安排專員上門確認,聯系超過60家上游廠商及時組織復工復產。”在協同工作的推動下,海康威視紅外測溫儀日產量也逐步恢復到節前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