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有全生明的這二百多天里,“國網電動”這幾個字卻時常出現在新聞之中。
2019年7月28日,國家電網與恒大集團合資成立國網恒大智慧能源服務公司,全生明作為代表出席簽約儀式;
2019年8月22日,國網電動發布“e約車4.0”平臺,涵蓋分時租賃、長短租、共享巴士等出行業態,且與滴滴、神州專車等合作,聚合全國超過90%的網約車資源;
2019年10月25日,國網電動與多家主機廠聯合發布充電服務創新模式――“充電服務包”,基于“無感支付,即插即沖”的模式,用戶可享受便捷充電服務;
2019年11月8日,國網電動與南方電網、青島特來電、萬幫充電等共同建立聯行逸充App,可對分布在全國的39萬個充電樁進行查詢、導航、充電和支付;16日,與廣匯汽車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國網廣匯,主營新能源汽車后市場充電等相關業務;20日,又與魯商集團等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清潔智慧能源服務;
2019年12月6日,國網電動與廣汽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在新能源產品、充電服務、出行服務等方面建立長期戰略合作。
簽約合作、多維度布局充電市場、進軍出行平臺……短短半年時間,全生明帶領國網電動,在充電及出行市場,都留下了腳印。
2020年百人會期間,全生明接受了媒體訪問,對于充電樁行業的現狀、營業模式,及國網電動的相關業務做了詳細解答。以下為訪談實錄:
1
最看好能提供全價值鏈服務的商業模式
媒體:第一個問題,在充電樁行業,您認為未來的小玩家還有機會和空間嗎?第二個問題,現在很多充電運營商開始做聚合平臺,包括車企、地圖類的互聯網公司等等,您認為作為充電平臺最重要的是什么?大家為了增加用戶黏性都在補貼燒錢,充電平臺真正的護城河是什么?
全生明:首先,充電運營平臺是一個典型的互聯網平臺。除了互聯網的形態,我認為是兩個接口,一個是消費互聯網,一個是工業互聯網。剛才你提到的有沒有新玩家,答案肯定是有的。
在國網電動汽車的實踐過程中,不僅僅只是做聚合平臺,更重要的是對整個電動汽車生態的布局。通過這種布局,將形成覆蓋整個汽車后市場以及讓用戶產生黏性的各項跨界服務,所以今后它的運營量會越來越大,跨界商業模式也會不斷涌現。這就要看誰能更快的具備服務的意識和過硬的技術,能不能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媒體:目前像蔚來、北汽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換電模式運營,可能搶了一部分充電樁的生意。您覺得這種模式可行嗎?
全生明:換電和充電都是可取的模式,兩者并不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的。其實,國家電網從事換電領域的時間也不短,早在十年前我們就開始進行換電業務,最終為何沒有堅持,主要是當時電池的標準并不統一。另外,建設換電設施的成本比較高,不如更靈活、投資相對較低的充電樁。
媒體:您最看好哪種商業模式?
全生明:我最看好的是為電動汽車客戶提供全價值鏈的服務,這里面應該既包括車、也包括人。
2
未來電價和充電成本都將下降
媒體:目前我國的能源結構、發電基本上以化石能源為主。請問當新能源發電占比超過50%以后,電價會不會比化石能源更低?
全生明:我個人目前認為,當新能源發電占比達到50%,電價應該比現在要低。從我國新能源發展的歷史進程看,技術的快速進步,使風電和太陽能的造價和上網電價大幅降低。
在2018年5月31日,國家取消了對新能源電價的全部補貼,轉嫁到了新能源電平價上網。經過這一年半的時間來看,新能源產業不僅沒有萎縮,反而依然在快速發展,甚至比原來發展的勢頭更迅猛。
所以我相信,當新能源的占比到了50%以后,可再生資源一定會是主力,現在已經是平價了,所以未來肯定會有所降低。
媒體:現在的充電成本貴不貴,未來還有多大的降本空間?
至于未來的降價空間,充電設施可以說是目前門檻相對較低的市場,我認為今后靠降低設施造價基本上已經沒有太大的空間,除非有更大的技術進步。
今后的成本降低應該來源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利用充電設施做增值服務,通過增值服務來降低運營成本,另一個途徑是通過清潔能源利用來提高價值。特別是新能源的利用,新能源車充新能源電,電動汽車是新能源利用的最好使用場景,所以成本未來是有可能降低的。
媒體:到那時,新能源汽車會不會迎來真正的發展高峰期?
全生明:并不能單純的這樣理解。從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和傳統動力汽車的使用成本相比,我們預計到2025年時,兩者應該會持平。這是指汽車的整個全壽命周期,包括買車和用車,屆時新能源產業的比重會到達50%,我相信應該沒有問題。
3
今年新玩家將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
媒體:隨著外資品牌電動車逐步進入中國,您覺得今年充電樁的市場格局會發生變化嗎?
全生明:今年國內充電樁的市場還是穩定發展的態勢,新興的充電市場或者從業者還會像以前一樣,可以快速進入這個新興的領域,用互聯網思維進行充電市場的運營和服務。
如果要說今年市場的變化,可能他們對市場的影響比較大。國家電網也希望大家能夠進入,帶給傳統行業一些新思路、新活力,用互聯網思維提升傳統充電業務的效率。
今年逐步推進V2G市場化。
媒體:您認為V2G能夠實現市場化嗎?另外現在的充電成本貴不貴,未來還有多大的降本空間?
全生明:電動汽車與電網的雙向互動我們稱之為V2G,可以利用電動汽車自有電池的儲能特性,實現需求側管理,增強電網的靈活性,適時放電調頻,利用峰谷價差削減用電成本,同時也可以作為應急電源,滿足各項生活用電需求,更清潔、高效且成本更低。
當然,要實現V2G,需要帶有V2G功能的雙向智能充電站或者充電樁。至于能否實現市場化,應該說今年我們就要開始逐步推進。目前國網電動汽車已經完成了V2G應用平臺及小功率V2G直流充電樁的開發,與相關車企也聯合開展了V2G功能定制車的研發,會探索出成本合理、業務高效的市場化運營新模式。
4
國網電動將進一步加快和促進國家的能源轉型
媒體:最近,國家電網做了很多打通車、樁、網、互聯互通的工作,您能介紹一下相關的進展和成果嗎?
全生明:國家電網在2019年確立了“三型兩網、世界一流”的戰略目標,重要任務就是建立泛在電力物聯網,而電動汽車是最典型的應用場景。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們主要做了兩件事,一個是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即插即充的充電感知技術,電動汽車通過連接器自動充電,插入充電槍后,充電過程不需要人為干預,自動完成認證、充電啟動、充電停止以及訂單生成與結算,極大地提升了充電體驗和客戶黏性。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去年聯合國內多家知名主機廠商共同推出創新性充電服務套餐產品――車電服務包,形成了與主機廠、客戶之間新的商業模式。主機廠商為消費者提供配套的車電服務包優惠車型,國網電動汽車則為主機廠商提供堅實的基礎設施支撐和技術保障,就是剛剛我們說的無感支付技術,這給電動汽車用戶帶來了更好的服務體驗,也是便民優惠服務的升級。
第二,進一步提升新能源車充新能源電。去年10月17日,國家電網在北京率先實現了“綠電”,通過電力市場化交易手段,利用區塊鏈等相關技術,把電動汽車、充電樁、電網和光伏電站,建立溯源關系,實現了“讓新能源電充到新能源車上”。今后國家電網仍會繼續推動綠清潔能源消納,推動綠色出行。從這一點上來看,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上,我們都是做得比較領先的。
媒體:國網一直在做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之前你們做的綠電交易是不是屬于泛在電力物聯網的一部分,未來規劃是用煤電、風電還是水電,這種結構性的操作,在未來的泛在電力物聯網中會處在什么樣的位置?
全生明:綠電交易肯定是泛在電力物聯網的一部分。在過去,任何對用電負荷和發電信息的打通都是不夠的,特別是在及時性上。目前我們通過物聯技術,把車、樁、網、荷、源整個環節全部打通以后,通過負荷接收系統,特別是利用區塊鏈技術,能夠用溯源技術來保證充電確實用的是清潔能源,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泛在電力物聯網應用。
今年,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在這方面的動作還會更大。我相信在國家能源轉型當中,國家電網通過新技術和新服務的應用,能夠進一步加快和促進國家的能源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