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網公司最緊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加快推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國網河北電力深入貫徹公司黨組決策部署,牢牢把握服務雄安新區發展歷史機遇,堅持世界眼光、高點定位,打造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的雄安示范,努力爭當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先鋒。
1、以服務雄安新區發展為契機,深入謀劃建設方案。
今年公司印發《關于推進河北雄安新區電網規劃和建設支持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在雄安統籌推進堅強智能電網和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打造能源流、業務流、數據流“三流合一”的能源互聯網。
國網河北電力緊緊抓住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先行先試的契機,配合公司總部編制了雄安新區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實施方案,全面啟動雄安能源互聯網標準化試點;打造“兩院兩聯盟一工場一實驗室”科研創新工作格局,積極推動新技術、新模式在雄安落地,探索開展能源互聯網小鎮和智能小鎮建設,完成直流屋、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等新技術試點建設,雄安電網數字化工程管理平臺投入運行,城市智慧能源管控系統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率先實現多能源集中監控與智慧調度。目前,國網河北電力在雄安已初步形成了集開發、生產與應用為一體的新型科研生態,為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積累了寶貴的技術和實踐經驗。
公司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大綱和2019年建設方案發布后,國網河北電力深入結合雄安新區前期研究與實踐成果,精心組織、周密謀劃,聚焦雄安引領示范區,形成了“構建一個架構、打造兩個示范、夯實三個基礎、提升四個能力”的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整體思路;特別是圍繞國網河北電力2019年承擔的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29項任務,立足雄安發展建設實際,全力打造雄安能源互聯網綜合示范區,力求在雄安的引領下,形成“多點開花”、快速迭代的建設發展局面。
2、以雄安示范區建設為引領,全面推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
建設雄安引領示范區是國網河北電力推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的核心任務。國網河北電力將充分發揮新理念、新技術優勢,全力推動雄安引領示范區建設,形成從原點開始構建泛在電力物聯網、能源互聯網的典型示范,樹立起世界級智慧能源城市的標桿,打造河北南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發展的強大引擎。充分利用雄安新區發展溢出效應,建設河北正定能源互聯網綜合示范區,側重于雄安新區新技術、新成果的快速落地與迭代反饋,與雄安建設形成錯位發展、高效互動。
夯實技術基礎是前提保障。打造雄安引領示范區,推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在河北落地,需要在技術架構、感知能力、網絡建設、數據融通等方面具備良好基礎條件。國網河北電力將打造“端-場-邊-管-云”的統一架構,持續提升終端采集能力,增強感知的深度與廣度;提升網絡深度覆蓋與傳輸能力,不斷拓展末端接入功能;提升業務融通和數據共享水平,構建柔性可擴展的物聯管理和云平臺;在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應用層實施立體化安全技防措施,加強全場景安全防護,確保實現可信互聯、安全互動、智能防御。
提升“四個能力”是目標要求。在雄安示范區的引領下,按照世界眼光、瞄準國際一流,以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建設帶動企業服務、管理、效率、創新全面升級。提升平臺共享優質服務能力,更好地為客戶提供科學、有效、精準服務;提升國際一流企業精益管理能力,進一步實現企業精準發展、智慧運營,提高整體競爭力;提升兩網融合高效運行能力,促進電網經濟效益和安全可靠性進一步提高;提升新興業態創新發展能力,為企業發展創造新的增長點,不斷支撐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3、打造雄安樣板,推動“多點開花”全力承接29項建設任務。
2019年是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開局之年。國網河北電力將全面落實公司安排部署,緊跟雄安建設時序,著力打造省級能源互聯網綜合示范工程的雄安樣板,全力承接29項建設任務,奮力爭當公司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先鋒。
推進雄安新區“四大樣板”建設。打造“萬物互聯”樣板,構建雄安空天地協同一體化通信網,建成覆蓋所有電力設施的智能終端體系,實現能源互聯網終端靈活接入、設備信息全面采集、狀態全息感知和智能控制。打造“業務融通”樣板,深化雄安城市智慧能源管控系統建設,充分發揮電網的樞紐與平臺作用,進一步推動綜合能源全業務融通。打造“數字城市”樣板,通過邊緣物聯代理,將“源-網-荷-儲”智能終端接入雄安城市物聯網平臺,實現能源數據與社會經濟數據的跨行業融合,助力智能城市服務。打造“能源標準”樣板,積極開展能源互聯網創新技術研究和落地實踐總結,力爭形成一批能源互聯網建設國際標準,打造能源互聯網標準化典范。
推進試點任務“多點開花”。在著力建設雄安引領示范區的同時,統籌推進5項專項試點任務和22項統一任務的開展。力爭在調度自動化、同期線損監測治理、輸變電物聯網建設、能源互聯網生態圈建設、新型智能終端研發等方面創出亮點、形成特色。深化“國網云”、“調控云”、一體化通信網建設,開展全場景網絡安全防護體系研究與試點驗證;基于數據一個源、電網一張圖、業務一條線,初步構建數據中臺;加快建設新一代電力交易平臺和電費結算應用平臺,構建現代(智慧)供應鏈體系,打造“平臺+生態”智慧能源綜合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