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特高壓展等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先進輸電技術”寫入國家“十二五”規劃。這也在一定意義上意味著圍繞特高壓的安全、技術與經濟性爭議塵埃落定。國家電網總經理劉振亞3月17日指出,這標志著特高壓、智能電網建設全面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意志。3月26日,工信部副部長蘇波也首次表示,要實現能源裝備綠色發展,需要發展先進輸電技術裝備,大力發展特高壓及智能電網。2009年的堅強智能電網提法被拆分成特高壓和智能電網,特高壓和智能電網投資會利好哪些關聯產業再度引發熱議。?
巨大的市場蛋糕?
電纜行業只是冰山一角,究竟有多大的蛋糕呢?國網能源研究院高級經濟師余嘉明對《中國能源報》記者?
??? 表示,初步計算,若采用鐵路電氣化、公交電氣化、加快發展電動汽車及鼓勵電動自行車等措施“以電代油”,到2020年,采用特高壓智能電網輸入的6200億千瓦時電量,能替代進口的1億噸油,全國能源利用效率將提高2.73個百分點,將大大降低我國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另據估算,2011-2020年,電網智能化建設可帶動全社會相關行業產出增加約2萬億元。?
??? 智能電網的大規模發展,將直接推動電力設備產業升級,電網二次設備包括測量儀表、繼電器、操作開關、按鈕、自動控制設備、計算機、信號設備、控制電纜以及提供這些設備能源的一些供電裝置將大規模更新換代,而電網一次設備包括變壓器、斷路器、隔離開關、母線、電力電纜和輸電線路也會有較大改良,由此產生的采購成本將促進這些行業規模做大。?
??? 一位國家級能源顧問曾對記者表示,要發展智能電網,要先把家中的電冰箱等家電“先智能起來”。對此觀點,國網能源研究院高級經濟師余嘉明表示贊同。他說,目前,我國家電行業年產值超過7000億元,每年出口300億美元以上,約占全國出口總額的2.5%。智能電網建設將引發智能家電等相關產業的成長,促進相關電子、家電、信息通信、控制等行業帶來跨越式發展機遇,產生巨大的“乘數效應”。隨著智能電網的發展,以往出現在科幻小說里的場景,如不在家就可以控制家里冰箱、空調、熱水器等,不再是夢境,而只是智能電網在用戶側的初級應用。智能電網無疑將催生“智能家電”行業的出現,助力家電業生產更高附加值的產品。??
估算難題?
??? “公共產品的外部性決定要算大的社會效益賬。”一位瑞士信貸高級經理說,“類似高鐵,如果僅僅計算項目本身的投資和收益是偏頗的,生態賬,以及對整個社會經濟的拉動都必須考慮在內,而有關智能電網的賬面數據并不太透明,因此對關聯產業的拉動具體數值不好測算。”?
余嘉明說,因為市場面涵蓋廣,而且算法各異,對各關聯產業的拉動數據不好計算,現在流傳的各種產業拉動數值經不住推敲。?
??? 國內及國際上的智能電網均處于起步階段。2008年9月?Google與通用電氣聯合對外宣布,他們正在共同開發清潔能源業務,核心是為美國打造國家智能電網。2009年5月18日,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和能源部長朱棣文聯合宣布了美國智能電網建設的第一批標準。余嘉明說:“美國智能電網強調配電和用電,也包括輸電、運行、調度等方面。而國家電網公司提出堅強智能電網的概念,強調實現堅強網架與智能化的高度融合,堅強是基礎,智能是關鍵。”?
??? 2009年6月,國家電網公司發布了“智能電網”發展計劃,其目標是:加快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具有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征的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2010年,江蘇、上海等地方政府陸續出臺“智能電網產業規劃”。?
??? 據國網公開資料,智能電網建設2009-2010年為規劃試點階段;2011-2015年為全面建設階段,初步形成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互動服務體系,關鍵技術和裝備實現重大突破和廣泛應用;2016-2020年為引領提升階段,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技術和裝備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特高壓智能電網的資金和批文未完全到位。特高壓及智能電網建設也會帶來國網內部機構權責的重新整合和人事調整。”一位國網中層對《中國能源報》記者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