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備受關注的國家電網有限公司2020年年中工作會召開。
這是一個特殊的年中工作會。原本今年國網將壓降投資,但是受疫情等多因素影響,國網又將2020年度投資計劃由4186億元調增至4600億元,增長9.9%,預計帶動社會投資超9000億元,整體規模達1.4萬億元。此次投資計劃調整,引發產業鏈上下廣泛關注。
與往年一樣,國網此次并未公開披露市場最為關注的經營性數據。但是「能見」將相關方數據與國網披露的有限數據進行融合分析,基本可以勾勒出國網上半年和下半年投資形勢。
得出的結論是,下半年電網投資將明顯加速。
根據國家電網披露的數據,上半年,國網110千伏及以上電網基建工程投產24276千米、14576萬千伏安,完成年度任務的51.0%;開工21857千米、13877萬千伏安,完成年度任務的45.6%。上半年,國網實際僅用三個半月就完成了既定建設任務,基本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國網并未披露上半年電網整體投資數據。但是,電網投資數據依然有跡可循。根據國家能源局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電網基本投資建設完成額為1657億元,同比增長0.79%,環比大增46.12%。從這個數據基本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上半年國網投資占全年的投資低于40%。
上半年投資占比較低,既有歷史慣性因素,也有今年疫情和洪澇災害的特殊原因。
按照國網在年中工作會議上給出的基調,今年全年完成4600億元投資是既定任務,必須確保完成。這意味著,國網下半年將完成全年60%以上的投資。下半年投資數據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都將大幅增長。
2、下半年可能會核準幾條特高壓線路
特高壓是國網今年調增投資的重中之重,全年計劃投資1811億元。但是特高壓核準進程卻低于預期。
國家能源局在2018年9月份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一批輸變電重點工程規劃建設工作的通知》中曾提出,計劃于2018年四季度到2019年年底前核準12條特高壓工程。
但是截至2019年底,國家只核準了5條,分別是青海一河南直流特高壓、駐馬店一南陽交流特高壓、張北一雄安交流特高壓、陜北―湖北直流特高壓、雅中-江西直流特高壓工程。
截至目前,12條規劃中的項目還剩下7條線路未核準,分別是南陽-荊門-長沙交流特高壓、南昌-長沙交流特高壓、荊門-武漢交流特高壓、白鶴灘-江蘇直流特高壓、白鶴灘-浙江直流特高壓,以及南昌-武漢交流特高壓、駐馬店-武漢交流特高壓。
上半年國網特高壓投資全部是已核準的項目。如果國網今年要完成1811億元特高壓投資,只靠以往核準的項目顯然無法完成任務。事實上,剩余7條特高壓中爭議最大的白鶴灘-江蘇直流特高壓、白鶴灘-浙江直流特高壓最大障礙已經被掃清。
三個月前,國家能源局正式下發《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白鶴灘電站消納有關意見的復函》,給備受爭論的白鶴灘水電站外送方案蓋棺定論。
預計最遲8月份,白鶴灘-江蘇直流特高壓、白鶴灘-浙江直流特高壓這兩大工程將有明確的核準消息。
除特高壓外,國網另一項備受市場關注的焦點是數字新基建業務。
6月15日,國家電網曾對外發布“數字新基建”十大重點建設任務,并與華為公司、阿里巴巴集團、騰訊集團、百度公司等41家合作伙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國家電網投資約247億元實施“數字新基建”建設,預計可拉動社會投資約1000億元。
有人認為國網數字新基建業務可能是雷聲大雨點小,甚至有人稱看不懂國網數字新基建是什么,又如何盈利。
不要低估一個年營收超過2.5萬億巨無霸的決心和能力,因為這關乎國網未來的生死存亡。無論是前任國網領導提出的泛在電力物聯網,還是現任領導提出的數字新基建,其本質都是通過物聯網數字技術挖掘電網已有資產和大數據這塊超級大寶藏,提升盈利能力。
以5G為例,根據「能見」調研,國網通過已有的桿塔資產未來一定會與運營商深入合作。5G是國家戰略,時間緊任務重。運營商如果租用國網桿塔建5G基站,不僅可以節省90%以上的時間,投資成本也大幅壓縮。這于國于民于企是多方共贏的結果,運營商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北斗亦是國網拓展的重要領域。國網利用自身桿塔、多站融合優勢,已經開始大規模建設北斗基站。未來這些北斗基站不僅服務于國網自身,也服務于中央企業和其他能源行業。這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領域。
左手5G,右手北斗,加上正在興建的國網多個能源大數據中心,在未來的數字時代,國網的底層服務能力將會超乎市場預期。
這從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毛偉明在年中工作會上的講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他指出,下半年工作頭緒多、任務重,有許多大仗硬仗要打,有許多不確定因素要應對。要統籌兼顧,彈好鋼琴,在把握好關鍵的同時,突出抓好四項重點工作,包括科技創業和產業升級。這兩大重點工作都是數字新基建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