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月26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兵團電力集團”)正式掛牌成立,成為繼內蒙古電力、陜西地電之后的又一家區域性電網企業。然而,兵團背景卻使其比內蒙古電力、陜西地電更令業內關注。其成立初衷是什么?又能對現有的電網格局造成哪些影響?它的出現能否間接推動電力體制改革?
日前,兵團電力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燕青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首度正式回應外界關切。
1、返還居民多交電費,助力全疆電網建設
中國能源報:兵團電力集團成立的消息發出后,網友評論最多的是:兵團電費能降嗎?
李燕青:當然能降,也必須要降。自治區通過征收自備電廠農網還貸資金,以財政補貼的方式將自治區到戶居民電價降到了0.39元/千瓦時,但兵團有些師市居民電價仍高達0.55元/千瓦時,不但兵團職工群眾不滿意,也引起了中央巡視組的高度重視,要求兵團進行專項整改。為解決該問題,早在2019年11月,兵團黨委常委會就已經按照自治區要求通過了兵團轄區的自備電廠農網還貸資金征收辦法,從2019年1月1日開始征收兵團轄區自備電廠農網還貸資金用于降低居民電價,只是當時還沒有兵團電力集團這個平臺來具體操作。目前,我們已征收兵團轄區自備電廠農網還貸資金約3億元,待兵團通過具體發放辦法后,將這兩年多來老百姓多交的費用全部返還,實現自2019年1月1日開始兵團轄區居民電價與自治區同價,全部為0.39元/千瓦時。
中國能源報:兵團電力集團成立的初衷是什么?
李燕青:首先談談成立的背景。
電力體制改革2015年9號文提出要“管住中間、放開兩端”,后來又有6個配套文件陸續發布,其中特別提到了要把配售電業務市場化,從具有自然壟斷屬性的輸電網中分出來。為完成這個任務,國家層面確定了5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并將以后增量配電網試點的審批權下放到各省。兵團電網都是自建的配電網,因不是國網投資建設,國家發改委已經明確全部可視為增量配電網。所以,在這個大背景之下,已經是增量配電網的兵團配電網,沒有必要并入國網中實現輸配一體,這不符合國家電力體制改革的精神。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電力、油氣、鐵路等領域改革,自然壟斷行業要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將競爭性業務全面推向市場。2020年發布的《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提出,要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進入電力、油氣等領域的實施細則和具體辦法,大幅放寬服務業領域市場準入,向社會資本釋放更大發展空間,電網中的配售電業務已經明確為市場化環節,成立兵團電力集團有助于兵團引進各類資金加強配電網建設,也有助于國網把有限的資金放在刀刃上用,更多的解決全疆統一的輸電網建設問題。
兵團成立電力集團的呼聲已有20多年,2011年,我從華北電力大學過來援疆,就選擇了兵團電力為調研方向。
在兵團幾任領導的支持下,2020年12月30日,在三師圖木舒克市登記成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并注入第一筆資金5000萬元。今年2月26日,兵團電力集團舉行了揭牌儀式。
2、深化電改助力碳達峰破解新能源并網難題
中國能源報:兵團電力集團成立對消納新能源、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有怎樣的促進作用?
李燕青:“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為實現“雙碳”目標而提出的。兩句話其實是一個整體,其內在邏輯告訴我們,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必須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為先導,如果體制改革不到位,新型電力系統是無法順利構建的。我國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6年來的探索和實踐表明,“區域電網+輸配分離”替代現行的“一網獨大+輸配合一”電網體制,不僅符合我國的國情,也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必然要求。
打造以新能源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要求接入更多的新能源,大量的新能源接入輸電網會帶來兩大問題:一是技術上的問題。預計到“十四五”末,全疆新能源裝機將超過7000萬千瓦,會有幾千個新能源電源點,從全疆幾百個電源點到幾千個電源點,技術上可能會出現電力計算的“維數災”問題,加之新能源本身波動性比較大,達到一定程度后可能會影響系統穩定。二是經濟上的問題。新能源全部進入大電網再到用戶,要交兩筆費用,即輸電費用和配電費用,用戶使用新能源的成本較高。
如果把20個、30個新能源的點直接接入配電網,配電網對國網來講就是一個點了,這樣就減少了大量的數據計算量,新能源的波動也能一定程度上減輕。從用戶的角度來講,也不用再交輸電費用,只需交納配電費用和新能源的發電成本費。電價降低會提高用戶使用新能源的積極性,有助于我們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中發74號文要求兵團推進以園區為重點的局域網建設,這一政策也有助于打造各師市的有源智能配電網。有源智能微電網建成之后,對整個大網的穩定很有幫助,在大電網遇到一些故障時,還可以給予一定的支撐。
3、逐步完善兵團配網促進兵地融合發展
中國能源報:兵團電力集團今后發展的重點在哪里?
李燕青:根據兵團黨委的要求,成立兵團電力集團不僅要為兵團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光添彩,還要更好地服務于兵團深化改革和向南發展。
第一,我們不與自治區、國網公司爭利。中央要求兵地融合發展,我們堅決服從自治區黨委提出的全疆電力“一張網”,支持國網新疆公司在全疆范圍內繼續做強做大輸電網,輸電網屬于自然壟斷業務,特別是750千伏及以上國家骨干輸電網理應也只能由國網統一建設運營。兵團電力的發展定位為引導其他央企、國企、民企加強和完善兵團配電網。
第二,我們不與各師市爭利。我們要做的是進一步落實74號文件要求,通過補強電網網架,大力發展新能源,逐步將兵團現有以火電為主的局域網發展成為火電與新能源智能化集成的有源智能配電網,在更高電壓等級(220千伏及以上)接入全疆主電網,實現與全疆主電網在穩定、安全方面的相互支撐。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通過打造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一代電力系統,來服務各師市經營發展,更好地支援新疆的大電網。
兵團電力集團的主要收益一是來源于我們所建設電網的收益,國家規定的電網收費是“允許成本+合理收益”,因此這塊收益穩定;二是來源于電源點的收益,新疆區域新能源資源非常好,總體收益率樂觀。
中國能源報:推動新能源發展,兵團電力集團有哪些優勢?
李燕青:兵團有后發優勢。我們轄區有大量的燃煤電廠沒有參與新能源調峰,通過現在的調控,可以讓這些電廠參與調峰,多消納新能源。
例如,兵團六師五家渠市、八師石河子市等師市工業發展非常不錯,用電需求量較大。目前的情況是,各師市新能源還沒有有效開發利用,有著巨大的開發潛能。
在新能源建設方面,我們計劃達到三個目標:一是提高兵團轄區新能源利用率,“十四五”期間,兵團新能源裝機要達到電力總裝機的50%,新能源電量要達到20%,為此兵團需要接入消納新能源約1000萬千瓦;二是拉動GDP增長,據初步估計,1000萬新能源裝機直接投資約500億元,拉動GDP增長2500億元;三是促進兵地融合,經初步測算,兵團消納的新能源中約有40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可放在地方,可拉動地方投資200億元,拉動GDP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