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電網最高負荷5次破億,浙江電網最高負荷6次刷新歷史紀錄,津魯滬皖鄂贛陜川渝等12個省級電網負荷30次創歷史新高……我國統調用電負荷創10.76億千瓦歷史新高比去年峰值高出2400萬千瓦。今年7月,
電力有需求,5G有能力。5G的使命是改變社會,這體現在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電力是我國能源領域的基礎行業,擔負著國計民生的重要使命,5G以其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能力,能夠全面提升電力行業的信
大電網如何“負重”而行?又將怎樣“舉重若輕”?大電網拿什么應對大負荷?
8月17日13時25分,江蘇調度用電負荷達到11512.5萬千瓦。這是當前國家電網公司系統省級電網最高調度用電負荷,也是江蘇電網年內第四次刷新歷史紀錄。過去10年,江蘇電網最高用電負荷增量驚人。從20
從“源隨荷動”到“源網荷儲”,為保證電力供需平衡,促進新能源消納,電網面臨著嶄新的挑戰。近日,國家電網印發《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電力需求響應工作兩年行動計劃(2020~2021年)》,不斷發掘、發揮需求側
山東電力現貨改革試點因“不平衡資金”問題被迫推遲一事,日前在行業內成為熱門話題。尤為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電力現貨改革首次遭遇“不平衡資金”的挑戰:在2002年啟動的上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中,東北電力市場改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傳統企業數字化運營的重要性被進一步放大,學會“數字化生存”成了必備技能。在電力行業不論是“配電物聯網”“電網巡檢”,還是“站級邊緣云”,以物聯網、AI、大數據、云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
HPLC是高速電力線載波,也稱為寬帶電力線載波,是在低壓電力線上進行數據傳輸的寬帶電力線載波技術。寬帶電力線載波通信網絡則是以電力線作為通信媒介,實現低壓電力用戶用電信息匯聚、傳輸、交互的通信網絡。寬
“換電站現在給人的感覺和前幾年想充電找不到充電樁一樣。”不滿足自有充電樁的條件,只能使用公共充電樁的車主陳宏(化名)特別希望自家是“換電站區房”。遺憾的是,最近的換電站離他家有5千米的距離。隨著充電樁
直流配用電還是個“新生兒” 在未來直流配用電的應用會更廣泛嗎?
提起用電,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家庭使用220/380伏交流電壓。將電壓等級一步步抬升會發現,我們正身處一個為交流電網所覆蓋的世界。雖說高壓輸電網有交直流共存,但到了配用電環節,交流仍占據無可爭議的“統治
增量配網中的綜合能源服務就是“搞平衡” 、達成“平衡”才是綜合能源服務IES最大的難點!
在增量配電網里開展綜合能源服務IES,服務提供商在業務設計和方案實施中需要考慮哪些特殊因素?我們認為至少包含以下方面。一、要清楚增量配電網的特點這是在增量配電網開展綜合能源服務策劃與實施的前
自2015年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正式啟動以來,國家相關部門先后制定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輸配電價成本監審辦法(試行)》、《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辦法(試行)》、《區域電網輸電價
?首個民營企業參股的核電項目獲核準、第五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公布、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建發展領域的范圍拓展……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進一步放開民營企業市場準入,電力、電信、鐵路、
現代電網作為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更是能源變革發展的關鍵領域,需要提前開展頂層設計,明確戰略方向。配電網作為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電力“配得下、用得上”的關鍵環節。基于內外部發展形勢要求,
一直以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全力服務新能源發展和消納,不斷加強技術創新,新能源消納矛盾持續緩解,新能源利用率不斷提高。2019年,國家電網經營區新能源發電持續快速增長,新能源利用率達到96.8%,青海、
9月1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全面推廣居民和小微企業低壓用電報裝“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今年底前在全國實現用電報裝業務線上辦理,將居民用戶和實行“三零”服務的低壓非居民用戶全過程辦電時間分別壓減
南方電網公司數字化部是公司數字化轉型和數字電網建設的牽總部門,對此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日前,南網報記者圍繞對數字電網的理解、數字化部在數字化轉型中的角色、如何用好電力數據“富礦”等話題,采訪了南方電
9月22日,合肥電網首個北斗地基增強站在合肥供電公司始信路“多站融合”數據中心站正式落成。該站在功能應用上實現再升級,對于合肥智慧城市建設起到了重要示范引領作用。始信路原規劃為電動汽車換電站,在不改變
智能電網能夠實現分布式電源等各類發電廠、高電壓網絡、大容量儲能裝置、智能家居、電動汽車等的有機連接。10多年來,我國智能電網核心技術取得全面進步,很多技術和設備實現了“中國制造”和“中國引領”。先進的
夏日黏糊的汗水、翻箱倒柜找到的蠟燭、小孩子歡呼雀躍對著窗外呼喚一分鐘前還在趕作業的同伴......這樣的畫面,可能源自于一則通知:“尊敬的客戶:因電力檢修、用電工程、市政工程等需要,擬對下列供電設備進
“風光配儲”必須堅持市場化發展,源網荷儲一體化提供重要保障!
風電、光伏大規模接入電網,在優化電源結構的同時,其波動性和間歇性缺陷給電網帶來的影響也日趨放大,電網的調峰、消納壓力巨大。加之對電網棄風棄光率的考核,建議或“強配”儲能,成為“解困”的內在邏輯。這表面